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

設計背後 Maarten Baas

  

物件的內涵決定它是商品還是藝術品。

藝術商品家具的銷售一路走來還在摸索,腦袋裡不時有許多的疑問在盤旋著,直到近日一兩位設計師的作品即將同時出現在店裡時,才終於比較瞭解面對不同的物件要站在甚麼樣的角度來介紹。

上面這張照片是Maarten Bass在去年為了向大陸人權鬥士劉曉波致敬的作品,2010年在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上,由於劉曉波被大陸監禁無法出席頒獎典禮,於是主辦單位在頒獎的舞台中央放置了一張空椅子,以諷刺大陸政府對於人權的漠視。隔年,Baas即以這個主題創作了empty chair一張高達五尺高的空椅子,向上延伸的梯子象徵著對自由的渴望(身旁同事OS:其實是魔豆與傑克~冏~)

印象當中,這應該是第一位以設計來對於政治立場宣示的作品,讓設計的影響力及討論的範疇更加深遠。說喜歡baas的作品並不盡然,畢竟一張燒過的椅子的確讓人考量著實用的程度,但如同一個古老的問題,你看到的是時鐘還是時間?思考物件背後的意義,才是設計有趣的地方。


從Baas的畢業作品Smoke系列開始就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,他挑選了從維多利亞時代的古典躺椅到最具有代表20世紀的經典單椅如Eames的DCW ,紅藍椅進行燒製及煙薰,他認為所有過去時代的經典代表在經過火燒之後都能獲得新生,椅子將不再是原來的面貌而有了專屬於Baas的獨特語彙,在煙薰的過程除了要確保木頭的結構性更要精準掌握炭化的程度,而每張椅子也都有屬於他獨特的面貌,2002年在米蘭展出後moooi隨即投入生產,2004年在紐約的Moss Gallery展覽後,他的作品即被Moma美術館典藏。


2006年的Baas利用金屬骨架建模的方式,外面裹附著黏土所設計的"Clay系列",在不同的主題上可以鍍鉻或者塗上不同的塗料,而這個系列,揭示著在大量製造的工業時代,在能源材料的選擇上必須重新的思考,而設計師本身應該善用最親密的"雙手"製造物品,而藉由黏土模組製程的建立,Baas帶著我們審視了從古老時期就開始運用的泥土,平凡到不行的材料,如何雕塑日常用品並且放大物件的內在質量。2011年Clay系列開始在“ Rossana Orlandi”的店內開始展售,在作品上你依舊看得到手指在捏造黏土時的痕跡,使得每件物品都有他獨特的味道。而在荷蘭的Groninger Museum餐廳內,可以看到加強結構版的Clay系列可以支應公共空間的大量使用。


同事笑稱著我們熱愛收集最低價的設計師商品,2010年的米蘭會場上,Baas並沒有任何的presentation space展示他最新的創作而是租了一個房間,裡頭只貼了兩張小小的公告,Baas延續著09年的概念率先開發虛擬的時鐘analog digital clock,裡頭你可以看到一個人影在時鐘的背後每分每秒擦拭著時間,當我們只是抬頭一望現在幾點時,Baas卻是雇用了一個人在時鐘的背後,專注著時間的流逝,活在當下的意涵不可言喻。

[延伸閱讀]
Moss Gallery 
Groninger Museum
Analog digital clock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